close


 


分類:養身有術



許多人不喜歡喝牛奶,改攝取黃豆製品作為鈣質來源,然而董氏基金會比較市面上低脂乳品、豆漿、嫩豆腐的鈣含量,發現要達到一杯牛奶的鈣質,必須喝十杯豆漿或吃七點三盒嫩豆腐;此外,五香豆干、素雞等黃豆加工製品,雖然鈣量不低,但是熱量以及調味料卻可能偏高,吃多了反而有其他健康疑慮。

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表示,黃豆含蛋白質、異黃酮素及植物固醇等營養素,傳統製作豆腐時使用石膏、即硫酸鈣作為凝固劑,每一百公克還能攝取到一百四十毫克的鈣質,然而現在喝豆漿比吃豆腐多、販售嫩豆腐比傳統豆腐普遍,由於使用不同的凝固劑來改善口感,鈣質也跟著銳減。

國家衛生研究院營養醫學研究群主任潘文涵指出,正常人每日應攝取一千毫克鈣質,但最新國民營養調查顯示,國人平均只有攝取一半的量,又以年輕族群最缺乏鈣質;有些人雖然不喝牛奶,試圖多吃豆製品來補充鈣質,但以年輕人最常吃的百頁豆腐來說,一百公克中只有三十三毫克的鈣、熱量卻達兩百一十四卡。

因此光靠吃豆製品來補鈣質,並不是一個適當的方法,潘文涵認為,乳品可提供較高的鈣質來源,即使不喝鮮乳,也可泡奶粉或喝保久乳來取代,因為三者都有豐富的鈣質與維生素B2;另外,包括小魚干、莧菜、黑芝麻、髮菜、川七等食物也有豐富的鈣質。

許惠玉指出,許多黃豆製品的原料是黃豆蛋白,商家為了讓製品的口味多樣化,透過加工處理成為素肉類產品,會添加過多的調味料及其他食品添加物,雖然質地較為緊實稍微提高一點鈣質,但是熱量也高出許多,吃多了反而不利健康。


 

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華寶 的頭像
    華寶

    華寶的小天地

    華寶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